1、源頭減排。在排放源頭完成廢棄物再生資源化工作,形成循環經濟產業鏈。
2、環保清淤。在清淤過程中,采用負壓抽吸方式,不擾動底泥,不造成水體的二次污染;精密挖掘,防止漏挖和超挖,不傷及原生土,不破壞河床;抽吸時控制水分混入底泥,實現高濃度疏浚。
3、淤泥原位無害化再生利用:將清淤底泥進行重金屬無害化處理,使底泥中重金屬形成穩定不可逆沉淀,底泥脫水后泥餅含水率約25%,在底泥混凝土中添加量可達30%,每立方底泥混凝土可處理4~5立方清淤底泥,現場生產成用于生態護坡、海綿城市、綜合管廊等底泥混凝土產品,原位用于河道堤防防護及周邊景觀鋪裝。
4、生態護岸。棕櫚石是多孔混凝土砌塊和椰殼纖維層組成的復合體。能吸附固定流水帶來的土壤、養分和植物種子。其底部的多孔混凝土結構能使植物固定根系,抵御洪水的沖刷,可迅速實現坡面綠化。
機械吊裝,施工便捷。鋪設棕櫚石之后,連鎖成一個柔性抗變形結構,提高堤壩整體抗洪能力。
此外,水木金谷還擁有人工浮島、水質生物凈化、土壤修復等相關技術。實現水與環境的綜合治理,再現“水清、岸綠、景美、河暢”的生態環境之美。